“咱们园区的研究院检测中心通过了CMA资质认定的现场评审,以后我们的产品研发进度就更快了。”沧州那瑞化学科技有限公司分析岗位的陈师傅兴奋地告诉记者。

这几天,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的绿色化工研究院传来好消息,他们顺利通过了CMA资质认定的现场评审。此前,园区企业需要将样品寄到北京、天津甚至上海等地检测,费时费力。现在,园区的实验室就拥有了出具权威检测报告的资质,企业拿到数据证明后,进行项目验收、产品安全监测以及研究数据决策,高效又便利。

研究院检测中心工作人员为企业送检样本做检测。园区供图


(资料图片)

这是京津冀三地共同推动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从2015年起,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承接北京医药产业转移,设立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成为河北省与北京市合作共建的第一个省级政府层面的大型产业园区。此后,园区创新体制机制,科学绘制“招商图谱”,完善产业链条,真正实现了从聚集到聚变,在渤海之滨打造了一个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新地标。

南开大学—沧州渤海新区绿色化工研究院航拍。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崔上 摄

医药产业的核心,在于研发。为了满足园区内众多医药企业的研发需求,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引入南开大学的技术研发力量,重点建设了南开大学—沧州渤海新区绿色化工研究院、化学药孵化平台、分析检测平台以及中试基地等科技创新平台,构建起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完整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作为园区重点科技创新平台的南开大学—沧州渤海新区绿色化工研究院,为入驻园区的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研发支持及便利条件。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质量负责人高猛表示,接下来,他们会根据园区企业的需求,进行CMA资质的扩项,为园区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近年来,园区不断完善各项配套服务,加大科技支持力度,营商环境越来越好,企业可以心无旁骛地搞研发,更能铆足干劲扩大生产。

北京金城泰尔有限公司沧州分公司的员工在检查设备。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崔上 摄

“施工期间,把施工脚手架都搭好,注意脚下安全!”在北京金城泰尔有限公司沧州分公司施工现场,工人们配合塔吊、叉车等机械设备将钢筋、木板等建筑材料运送到指定地点,建设者们抢工期、赶进度,一派繁忙景象。

“这是我们的三期在建项目,主要生产雌激素,目前已经到了设备安装阶段,预计今年下半年竣工投产。”公司党支部书记胡秀文说。该公司是第一批入驻园区的企业,几年来,公司生产规模扩大了4至5倍,发展势头良好。

胡秀文告诉记者,药企受产业政策的影响很大,从北京来此之前,因为当地产业规划,他们的原料药生产受到了限制。来到这里后,沧州渤海新区在用地空间上提供了很大帮助,让他们的用地指标得到了充分满足。在建的三期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原料药达1000多吨,为企业拓展海内外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医药招商局副局长白雷表示,对于这些入驻的企业,他们从项目签约到开工建设再到建成投产,提供全程跟踪服务,及时发现问题,积极协调解决。像金城泰尔药业这种期望尽快投产达效的企业,园区从一期项目审批开始,就派出专门人员进行服务,大幅节约了企业手续办理的时间和财力成本。截至目前,落户园区的生物医药企业已达36家,涉及项目49个,包括福元医药公司、北陆药业、金城泰尔药业在内的多家入驻园区的京津药企已经启动二期、三期项目建设。

北京的药企生产、天津的研发助力、河北的园区保障,如今的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各项生产要素聚集融合,一个个医药项目正在“破土动工”加速奔跑。不久的将来,一个千亿元级别的高端绿色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将在这里崛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