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曾思怡
" 五一 " 期间,火热的出行热情之下,无论是铁路还是航空,均呈 " 满载 " 状态。
蹲点抢票近 10 天无果,吴先生打算改乘顺风车。
(相关资料图)
4 月 28 日,他预约从常熟前往杭州的顺风车订单,下单后即有车主接单,当天下午历时 3 个多小时、花费约 150 元抵达杭州。
吴先生给时代周报记者算了笔帐,如果顺利抢到高铁票,从常熟前往高铁需要两个多小时,高铁票费用在 100 元出头,再加上从住处往返车站花费的时间和车票," 坐动车和坐高铁相比,车费和时间都差不离 "。
像吴先生一样因抢不到车票、改乘顺风车的不在少数。
今年 " 五一 " 堪称史上最火,据央视新闻,国内热门城市 " 五一 " 机票提前预订量远超 2019 年同期;境内酒店市场的搜索热度已达 2022 年同期 9 倍以上;国内旅游订单创五年来最高。
旅游需求旺盛,多地人山人海 图源:图虫创意
出游火爆之下,时代周报记者整理发现," 五一 " 期间,从北京、杭州、上海、广州等地出发去往多地的车票,很多班次开售就秒空,不少网友蹲点抢票半个月一无所获。
" 买票难 " 带火顺风车,社交平台上,不断有网友发布 " 人找车 "" 车找人 " 信息,前几日江浙沪一带顺风车出行热也冲上热搜。
多位顺风车主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均表示,最近几天平台顺风车订单量大增," 有旅游的、也有回家的,平台订单总量几乎是平时的六七倍 "。
乘客:费用和高铁出行差不多
4 月 29 日,时代周报记者分别登录 12306 和顺风车平台,比较由广州出发前往深圳、珠海、厦门、柳州等热门目的地的车费和耗时,发现顺风车较动车票贵出 2 至 5 成不等,3 成居多,顺风车耗时也显著高于动车,且两地相距越远、耗时差距越大。
在成都工作的转转(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这个 " 五一 ",她打算从成都前往内江家中,因为一直候补不到动车票,没办法只能打顺风车,单人车费 100 多元,全程接近 3 小时。
" 顺风车虽然比高铁票贵出 30 多元,但是省去了往返车站乘地铁和打车的费用,这么算下来花销基本一样。" 转转表示,如果买不到高铁票,坐顺风车也是不错的选择。
图源:图虫创意
王同学的旅途则没有这么顺利。
在南京读书的王同学早前买好了烟台当地音乐节的门票,却迟迟抢不到前往烟台的车票,于是选择乘坐顺风车。
据王同学介绍,从南京前往烟台的顺风车单人费用约 370 元,两人约 688 元,和高铁票差不多,但是因为出发时间临近 " 五一 ",原本显示 7 小时左右的车程,因为堵车超过了 10 小时。
时代周报记者也注意到,近期选择顺风车出行的人群中,既有抢不到车票的群体,也有相当一部分因携宠出行无法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游客。
哈啰顺风车平台发布的《2023 年五一顺风出行预测报告》也预计,4 月 29 日至 5 月 3 日期间,将会有超过 10 万只宠物搭乘顺风车。
值得注意的是,社交平台上,多条 " 人找车 " 的动态中,若说明有宠物同行的,往往会标注 " 带宠物可加钱 ",并晒出宠物的品种和体重以供车主考虑是否接单。
网友携宠物在社交平台上找车 图源:网络截图
其中一名宠物主李欣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很多顺风车主会因为气味或安全隐患等因素排斥宠物同行,一般带宠物乘坐顺风车都会和车主协商,在常规价格的基础上多付一些洗车费,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
车主:400 公里赚了 300 元
顺风车业务悄然走红,为民众出行提供更多选择,也让许多车主在一定程度上增收,不少车主为了节省来回的油费,也选择顺路带上几名乘客,以缓解路费压力。
社交平台上,人找车、车找人 图源:网络截图
" 平时(顺风车平台上)同城出发的顺风车(订单)一般是 500 单,临近‘五一’直接涨到 1000 多单,到了 4 月 28 日下午直接涨到 3500 多单了。"
小泽因工作原因经常奔走于闽南地区,于是顺带兼职跑顺风车,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最近几天顺风车平台订单量猛增,他的跑车收入也在显著增加," 主要是前往隔壁城市,乘客单人价格在几十元到一两百元不等,也有出省的大单,上千元一位 "。
" 昨天上线顺风车平台,马上就找到了两个顺路的乘客,不到 400 公里的车程赚了 300 块钱。" 韦先生在南宁工作," 五一 " 期间和女友前往柳州游玩,按照习惯,驱车远行前一天,他都会在朋友圈和顺风车平台寻找同行的乘客。
" 其实顺风车平台上很多时候都有订单,但是顺不顺路、有多顺路,都决定车主的接单收益。"
韦先生解释,订单少的时候,他多是接到那些出发地距离自己较远,又或者仅搭乘一小段路程的订单,往往会花费不少时间在接送乘客上、收益却很微弱。
但是如果订单量很多,车主就可以筛选一些离自己很近、而且同行距离较长的乘客,收益也更为可观。
从数据来看,哈啰顺风车平台《2023 年五一顺风出行预测报告》显示,平台从 4 月 15 日起开放 " 顺风出行 " 预约后的 10 天内已收到预约需求订单超过 110 万单,创下该平台五年来同期新高。
该报告还指出,在今年 " 五一 " 期间的所有预约出行需求中,约有 18% 前往核心城市周边的特色小城,12% 前往知名景区。
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事实上,早期顺风车以公益形式出现,多指搭便车、顺路车、拼车的意思,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交通和环境减压。
最近 10 年来,陆续有商业性质的顺风车平台上线,链接车主和乘客,从中收取服务费,商业顺风车的覆盖人群和应用场景快速扩大。
但因为制度障碍和监管不足,顺风车安全事故时有发生,2018 年开始,国家和平台层面在全国范围内加强对顺风车业务的监管和整治,甚至曾有城市取消当地的商业顺风车业务,行业明显降温。
此番顺风车热度上升,不管是司机端还是乘客端,关于顺风车业务常被诟病的隐患也频频浮现。
在社交平台上,有乘客指出顺风车主私下向乘客收取高速费、诱导乘客在平台取消订单后私下付款、未将乘客送达指定目的地或行车时间过长;也有车主指出乘客破坏车内卫生、未经协商携宠上车等;而未经相关平台直接由车主和乘客双方约定乘车的,如果出现纠纷则维权更加困难。
图源:网络截图
就顺风车业务可能存在的隐患,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顾大松曾指出,当前国家层面未对顺风车监管做出明确的条例规定,国办的有关文件仅要求各地政府出台小汽车合乘指导政策。
" 应建立国家层面的小汽车合乘统一政策,为社会组织主导、企业参与的顺风车活动提供明晰的政策依据,避免地方政府监管的定位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