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防沙治沙的史册上,从风沙滚滚、寸草不生,到绿树成行、青草成片;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贵南县绝对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每逢盛夏,远远望去,一座“绿色长城”绵延不绝,常年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不受风沙影响,它就是黄沙头——木格滩绿化带,多少个冬去春来,这满目的葱茏离不开几代贵南人的付出与坚守。


【资料图】

上世纪90年代,贵南县沙漠化土地面积达342万亩,其中沙漠面积14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4.2%,集中分布在木格滩和龙羊峡库区南岸及周边地区,沙漠每年以5至15米的速度向东南肆意扩展蔓延,给境内国省道及木格滩周边公路的畅通、龙羊峡水电站的安全和周边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生存带来了极大的威胁,甚至出现了“沙逼人退”的局面。

森多镇牧民才力太世代生活在木格滩附近。据他回忆,当时风沙特别严重,刮风的时候,啥都看不见,种的田都被风沙覆盖了,出门时必须全副武装,帽子、眼镜、过滤口罩一样都不能少,日常出行很困难,更别提放牧了。

滚滚黄沙淹没了青青草原,频发的沙尘暴笼罩木格滩,天空昏黄浑浊是才力太对那个年月的最深记忆。

自1996年开始,贵南县历届党政班子将黄沙头和木格滩列为全县治沙防沙的重点,每年组织近千名干部职工、农牧民群众进行大规模义务植树活动。

然而,贵南县境山大、沟深、高寒、多风,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防风治沙工作困难重重,干旱缺水成了荒漠化地区改善生态环境最主要的障碍。

为提高植被成活率,贵南各族干部群众春栽秋补,三次、四次地栽,在滚滚沙海里挥汗如雨,后来再通过增加科技手段,总结出“大穴、高杆、深埋、围栏”四位一体的杨树深栽综合配套技术,解决了高寒、干旱地区荒漠化治理树种选择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树苗栽种后的成活率。

26年后的今天,木格滩周边黄沙头地区森林覆盖率由1996的2.6%提高到19.24%,累计投资14.5亿元,治理沙化面积达13万公顷,2.6万余公顷沙漠得到有效治理。

“从1996年单一的杨柳插杆到2007年实行乔灌草相结合,再到2017年加入工程固沙措施。在工程固沙方面,我们经历了砾石固沙、黏土沙障、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固沙,最终选择了成本较低、耐腐蚀、柔韧性强的水稻草固沙,如今又增加了雨季直播、容器育苗和飞播技术等新手段,苗木成活率较从前有了极大的提高。”贵南县生态环境局局长朱全德说。

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广泛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探索防沙治沙新途径,开创防沙治沙新领域,防沙治沙模式不断创新,如今,贵南生态治理不断向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迈进。原生态环境脆弱的状况逐步得到了修养和恢复,一些抗旱抗寒原生态的冰草、高山嵩草、针茅、早熟禾、懒草等野生植物再次生根遍布沙地,较好地遏制了黄河流域贵南段的水土流失,局部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生存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形成了由原来“沙逼人退”到目前的“绿进沙退”的治理局面。

站在贵南县黄沙头的观景台上向远处眺望,成片的植被绵延不绝,杨树、乌柳、柠条、披碱草等植物牢牢束缚住下面的沙丘,一年四季,这里展现着不同的景色,这条珍贵的“绿色长城”凝聚着几代人的努力,像一面生态屏障守护和润泽着这片土地。

让木格滩重披绿装,再现昔日秀美山川,是每一个贵南人梦寐的追求。当记者走进贵南县黄沙头防沙治沙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醒目的地形地貌沙盘。一圈圈用不同颜色的彩灯包围起来的区域,一张张代表城镇、乡村地点的指示牌,一条条起伏的山脉和不停闪烁着蓝灯的河流,直观展示着贵南县的沙漠分布和不同时期的治沙成果。陈列台里残破的工具、生锈的锹镐,一件件当年的实物、一幅幅珍贵的留影,见证了那段全民治沙,斗志昂扬的燃情岁月。

采访手记:

沙漠里的“绿色奇迹”

以前的贵南县,曾是一个被风沙裹挟的县城,以木格滩沙漠为主体的沙化区域,不断向四周辐射、扩展,贵南的城镇、房屋则环绕分布在沙漠周围,紧紧与沙漠相拥。对此,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贵南人我深有体会。后来我通过采访得知,沙漠化占据了贵南县域总面积的34.2%,不由得让我赞叹起贵南人民数十年如一日餐风饮露、战天斗地的贵南治沙精神。

走进贵南县黄沙头防沙治沙纪念馆,一面面墙壁上,悬挂着不同时期贵南人民在黄沙头、木格滩植树的照片,向人们无声诉说着当年热火朝天治沙的情景。久久为功,锲而不舍。那一缕荒漠中的生态奇迹,现如今,谱成了贵南一代又一代治沙人可歌可颂的绿之曲,在贵南大地上生动传唱。

新时代,新使命,新目标,新征程。近年来贵南县紧紧围绕“生态立县、生态兴县、生态富民”的发展思路,防沙治沙成绩斐然、成效显著,生态环保效益明显。

贵南县将凝聚全县人民、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继续秉承和发扬“贵南治沙精神”,再接再厉,继续前行,以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黄河流域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区为抓手,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推进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构建和推进生态保护发展新格局,共同推进大保护,协调推进大治理,同心同行,精准发力,实现“天蓝、地绿、水清”目标,推动全县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续写贵南县生态建设和保护新篇章,为建设绿色贵南,美丽贵南作出新贡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