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4月26日电 题:全民阅读,如何“一个也不能少”

新华社记者

阅读是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更是传承文明、提高国民素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我国全民阅读法律体系更加完善,阅读公共服务网络初具规模,阅读推广活动广泛开展,书香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5日,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在杭州闭幕,会场内外传递出共同声音:要让书香飘到每一个角落,全民阅读“一个也不能少”。

“在书香中徜徉,走出了黑暗的漫长”

“父亲为我读了一本又一本书,那些书让我认识生活,认识世界。今天,父亲的读书声还回响在我的耳边。”在大会主论坛上,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讲述了自己的童年经历,她表示,阅读对于残疾人意义尤为重要,但是残疾人阅读服务和阅读推广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吉林省长春市的视障人士张敏平时会用读屏软件阅读电脑或手机上的电子书,但更喜欢用手指触摸阅读盲文书籍,因为这样的记忆比来自听觉的更为深刻。不过,张敏感到现在盲文读物的种类和数量还相对较少。

“视障人士确实需要更多的盲文书籍,也需要更多的有声读物。”杭州市残疾人文联副主席欧阳胜告诉记者。为此,这位“轮椅作家”还写下诗作《畅想光明》:“在书香中徜徉,走出了黑暗的漫长……”

2022年10月14日,在山东省光明之家盲人数字图书馆,盲人读者体验“朗读亭”。新华社记者袁敏 摄

在杭州图书馆一楼大厅的“无障碍阅览空间”,台式电子助视器、远近两用电子助视器、一键式智能阅读器、便携式盲人阅读器、盲文点显器等新技术设备,可以为不同视力等级的视障人士提供助力。杭图目前有1万余册盲文书籍,近800部智能听书机,15T的视听数据库。馆长刘冬说,希望为广大视障残障人士提供无障碍的阅读空间,帮助他们享受到阅读的快乐。

目前,全国已有1377家公共图书馆开展了经常性的视障阅读文化服务。“盲人阅读数字工程”联合全国400家图书馆和100家特殊教育学校,配置了20万台盲人智能听书机终端。盲人出版社每年出版上千种产品。中国盲文图书馆已有60多万册书籍和20T的数字资源。

去年5月,马拉喀什条约对中国生效。它旨在为阅读障碍者提供获得和利用作品的机会,从而保障其平等获取文化和教育的权利。国家版权局为此出台了《以无障碍方式向阅读障碍者提供作品暂行规定》,进一步把条约对阅读障碍者的支持落到实处。

在本届全民阅读大会的阅读权益保障论坛上,一些机构和个人捐赠了无障碍格式版的作品。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局长王志成表示,将不断完善条约实施配套制度,加强对无障碍格式版的指导监管,推动无障碍格式版跨境交换,用版权传递温情,为阅读障碍者平等参与精神文化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多管齐下弥补“阅读鸿沟”

在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有无数双渴望读书的眼睛。爱心汇聚和技术发展,正在消弭城乡之间的阅读鸿沟,让书香飘到中国每一个角落。

在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黄岭子镇中心小学,长春市益路公益志愿服务中心送来了流动图书室,满足了孩子们“一直有新书看”的心愿。中心发起人兰廷双说,乡村家庭往往缺少读书氛围,希望通过流动图书室和读书奖励机制,激发留守儿童的读书兴趣。

在浙江省诸暨市马剑镇上和村,侯门山乡村图书馆曾是一所荒废的学校。7年前,诸暨市越民生义工团负责人陈可英发动各界力量,将校舍改建成了图书馆:“这是我的母校,我从这里走出去,更懂得阅读的意义,希望乡村的孩子能够通过阅读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4月21日,小朋友在广东省鹤山市桃源镇新圩社区农家书屋阅读。新华社发(黄继明 摄)

目前全国共有农家书屋58.7万家,覆盖了全国有基本条件的行政村,累计配送图书近13亿册。开展数字化建设的农家书屋达到18万多家,免费提供数字阅读内容上百万种。

在本届大会的阅读与乡村振兴论坛上,中国移动咪咕公司总经理刘昕表示,通过元宇宙赋能,未来的农家书屋将聚合实体书店、5G+云书店、比特书房等阅读场景,为农村读者提供全新的阅读体验。而来自拼多多的数据显示,2022年,农村地区的图书订单量和交易额同比增长双双接近74%。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吕德文表示,乡村阅读可以结合农民休闲、村民议事或其他公共文化活动,陶冶农民情操,成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从全民阅读到终身学习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目标任务,其中包括“深化全民阅读活动”。阅读,是终身学习的过程,事关国家民族的未来。

阅读对青少年意味着什么?在全国自强模范、同济大学研究生彭超眼中,阅读让他有动力、有能力不断超越自我,攀登新的高峰;在绍兴市元培小学学生、“火箭男孩”严弘森心里,阅读为他实现飞天梦想带来信心和激励。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说:“阅读是帮助青少年认识世界、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路径。”

总计2.93亿的学生,是我国全民阅读的重要群体。今年3月底,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提出义务教育学校要将读书行动纳入“双减”工作,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为学生阅读创造空间,并在学校课后服务中开设阅读活动项目。

4月21日,在天津市河西区天塔街西岸书斋,读者在阅读书籍。新华社记者孙凡越 摄

3月28日,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正式上线。平台一期重点围绕青少年读书空间、老年读书社区组织建设。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要着力打造全民关注、全民参与、全民成长的实践型、智慧型读书平台,助力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

家住浙江省余姚市的86岁退休工人陆月霜保持着每天阅读的习惯。然而,和很多老年人一样,她也有阅读的烦恼:“年纪大了,有老花眼,字太小就看不清。”

“当前老年出版纸质产品在字体、装帧、开本设计等方面还需加强适老化设计。”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利明建议,加强适老化图书出版规划,研究制定一系列老年图书出版印刷标准和数字化标准,加大对老年出版物的支持力度。

推动老年阅读离不开老年教育。今年3月,国家老年大学正式挂牌成立,搭建全国老年教育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平台。国家开放大学(国家老年大学)党委副书记刘臣说,国家老年大学将设立老年阅读类课程,指导引导老年人阅读,加强老年人阅读相关培训,鼓励激发更多老年人参与阅读活动。(记者冯源、史竞男、张晓洁、李双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