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出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做大经济总量 提升发展质量
(相关资料图)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抓好县域经济,强县富民,夯基垒土。近日,石家庄市出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强力推动县域经济实力实现新跃升。
“我们将按照特色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服务业兴县、生态美县、城乡融合惠县的发展思路,通过实施五大产业带动、特色产业升级等行动,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做大县域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石家庄市发改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苏军献介绍,到2025年,全市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将达到35%至4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是基础,创新是关键。
实施五大产业带动行动。石家庄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现代食品、先进装备制造、现代商贸物流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实施产业强链补链延链行动,精准招商选商,落地一批“竞争力强、成长性好、关联度高”的产业链引擎性项目。依托各县(市、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选择1到2个主导产业,率先突破,形成示范,制定产业发展方案和个性化扶持政策,推动产业集约集聚发展。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构建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县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正定县数字经济、赵县生物医药、元氏县装备制造、新乐市现代食品、高邑县商贸物流等产业做大做强。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5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
实施特色产业升级行动。各县(市、区)结合自身发展基础和未来发展方向,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突出的“领跑者”企业。支持“领跑者”企业找准产业和市场定位,加强研发创新和标准引领,提升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带动特色产业集群不断做大做强。积极引导产业集群龙头企业结合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带动链上的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扶持一批承接转移的产业集群,提升一批传统产业集群,打造一批高成长性产业集群。到2025年,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200亿元产业集群达到6个,超100亿元产业集群达到9个。
实施科技创新提升行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推进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提升经营主体创新能力。打造一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等载体,为创业者和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深入实施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跃升计划,实现地方财政科技支出经费年均增速不低于30%目标。到2025年,全市县域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4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40家,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3000家以上,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50家以上,力争打造2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实施重大项目推动行动。加大工业投资力度,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扎实推动重大科技和产业项目建设;着力补齐公共服务领域短板,扎实推动重大民生项目建设。重点推进平山县敬业集团特种钢宽厚板生产线、灵寿县1400MW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建设。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在政策和环境上给企业以支持,在创新和发展上为企业做支撑,已经成为石家庄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实施营商环境提升行动。以深化改革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升级,打造公平竞争、预期稳定的市场环境,服务周到、便利高效的政务环境,多元保障、融资顺畅的金融环境,遵法守纪、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诚实守信、遵约践诺的信用环境。实实在在支持企业发展,抓好水电路气讯要素保障,合理降低工业用地成本,建设具有坚强配套服务能力的低成本化园区,让企业轻装上阵。
实施开发区能级跃升行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高质量推动“七通一平”,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布局,不断完善开发区功能配套,推广用能、用水、用气低成本保供方案,推进园区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开发区+公司”运营模式改革,支持市级资产运营公司与开发区公司合作,争取提高授信等级,降低融资成本,切实在创新建设运营模式、提高开发区国有资产运营质量和效益、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作用。推动开发区深度开展产学研合作,形成一批“杀手锏”技术,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超前布局一批“制高点”技术。
实施民营经济壮大行动。重点围绕发展环境优化、经营主体培育、创新能力提升等,更好地为民营企业发展纾解困难,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助企发展的服务意识,打造优良营商环境,全力解决经营主体关心的堵点、痛点和难点问题,激发民营企业发展动力。支持钢铁、机械、化工等民营经济主导行业,加快数字改造、融合发展、绿色转型,稳步提升民营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到2025年,力争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速保持在7%左右。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培育乡村特色产业
县域一头连着城、一头带着乡,是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石家庄市将发展县域经济作为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的重要切入点。
实施乡村产业增效行动。加快粮油、蔬菜、果品、中药材、奶业、畜禽等六大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坚持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全政策链扶持。推动中央厨房、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完善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管理机制,鼓励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创办联合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重点抓好晋州梨果、赵县主粮主食等省级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到2025年,建设总产值10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6个以上,国家主食加工示范企业3家以上。
实施县域消费提质行动。加快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以渠道下沉和农产品上行为主线,推动资源要素向县域市场倾斜,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网络,实现农民增收与消费提质良性循环。完善县城商业设施,提升改造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和村级便民商店,不断增加农村市场消费供给,缩小城乡居民生活品质差距。积极开展特色街区建设,持续完善平山县柏里水乡街区、深泽县滹沱码头商业街等县域特色商业街区功能,为居民休闲消费提供好去处。到2025年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
实施新型城镇化推进行动。立足县城建设新发展阶段,着力构建“独具特色、山清水秀、宜居宜业、智慧活力”的现代化美丽县城,大幅提升县城的辐射力、竞争力、带动力,加快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支持建制镇完善功能、提升承载力、加快产业和人口聚集,重点打造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大镇、文化名镇、生态美镇、交通要镇,努力把特色小镇打造成经济增长新高地、产业升级新载体、城乡统筹新平台。积极推进正定县塔元庄同福文旅、新乐市东方艺术等特色小镇和平山县西柏坡镇等特色小城镇发展,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载体。到2025年,培育建设特色小镇25个,持续推进23个特色小城镇提升壮大。(记者 董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