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底,春茶待采之际,石一龙与何青元,一位是浸淫普洱茶领域多年的资深评论家,一位是研究普洱茶建树颇丰的茶科所学者,作家和行家,相会于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勐海。
杯酒助兴,畅所欲言;
(资料图)
身在勇敢之城勐海,大侃贡茶之乡易武;
品酒犹念茶滋味,谈茶尚需酒精神;
一场不同视角下的精彩对话,一次易武好茶的深度梳理。
且看石一龙对话何青元——《好茶稀缺,尽在易武》
石一龙:现代普洱茶的复兴应该是从易武茶开始的。上世纪90年代,在台湾茶人和张毅老乡长的共同努力下,出现了真醇雅号和圆宝茶(七子饼茶)这样一些早期进行石磨压制的产品,这样来看,易武茶在历史上和现在应该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何青元:易武应该说在整个茶界,特别是在普洱茶界,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第一,我们从很多的文献记载来看,易武产茶特别是产普洱茶的历史比较久远。今天大家都知道一个共识,就是普洱茶的起源,包括我们说的圆宝茶的起源,七子饼茶的起源,都指向古六大茶山之一的易武。易武留下来的大名鼎鼎的传世号级茶,在社会上,在整个茶叶界得到大家认可,在普洱茶界里面树立了一种标杆,也形成了一个历史文化品牌。
其次,普洱茶后期制作技艺的一些传承也是源自易武,云南普洱茶后来的发展和兴旺,离不开易武这个产茶重镇,所以我们经常讲易武就是中国普洱茶第一镇。
第三,易武贡茶,天下共享。这也是易武正山、易武古树茶扬名海内外的一个重要因素和原因,易武贡茶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尤其是对产业的贡献巨大,所以它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直到现在,易武仍然是生产高端普洱茶的最重要的一个重要产区,而我们说古六大茶山面积最大的、产量最多的实际上还是易武,所以我们喝到的古六大茶山的茶,最突出的还是易武。
石一龙:易武为什么出顶级茶?你觉得有哪些科学理论支撑?易武茶的总体特征,你能否进行一下简短的描述?
何青元:易武出顶级茶的理由:
第一,完好的森林生态。
第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第三,古树茶资源优势,茶树品种优秀。
第四,传承的手工石磨传统工艺。
第五,贡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第六,茶马古道重镇,号级茶的源头。
易武茶的总体特征,四个字就可以概括:香扬水柔。
石一龙:易武的鲜叶大部分都是柳叶型,这些树种和生态有什么样的关系?易武绿芽茶这个品种有何特点?易武茶后期转化快的原因是什么?
何青元:关于易武茶树种和生态:
首先,易武的海拔实际并不高,基本在1400米—1700米之间,很少有超过2000米的茶园,它的古茶树基本上分布在1400米左右地带;
其次,易武的生态环境和其他产区有很大的差异性,主要是森林覆盖度比较高,无论是弯弓、茶王树、薄荷糖、白茶园、刮风寨,还是麻黑、高山等村寨的茶园都是在森林里面,即我们说的森林茶。
此外,易武茶的种植方式非常独特,基本上都是单枞,它是满天星的种植方式,每一棵茶树跟一棵茶树距离很宽,哪里有缝哪里栽,即枞栽的种植模式。还有,就是易武的独特品种,我们看一看留下来的传世号级茶,分析它的一些成分得知,基本上都是易武绿芽茶这个地方品种。
关于易武绿芽茶
这个品种独特性在哪里呢?
第一是植物学性状,它的茶树基本上是以小乔木为主,而且它的分支密度比较大。
第二是它的叶形非常奇特,呈长椭圆形,它的叶尖是一个极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个长长的尾巴。它的锯齿都是浅锯齿的,而勐海大叶种茶、冰岛和昔归的锯齿都很深。易武绿芽茶的叶背茸毛多,叶子的持嫩度比较好,它长到一芽四叶,依然很嫩很柔软,所以易武茶制作出来的茶品,外形看上去粗梗比较多,但是它很柔软,也很肥壮。
我们再说说易武绿芽茶品种的内含物质,它的水浸出物含量在48%-50%左右,一般超过46%就很高了,也就是说它的水浸出物含量非常高。但它的茶多酚含量在22%—24%之间,一般云南大叶种茶多酚含量都很高,基本上都是在30%左右,而易武绿芽茶相对于常规的大叶种茶要偏低一些,所以制作的易武茶香扬水柔,苦涩度比较低,香气特别高。
易武绿芽茶的氨基酸含量也很高,基本上是在4.5%左右,在云南大叶种里面是非常高的了,冰岛在4.1%左右。易武绿芽茶的咖啡碱也很高,一般的茶咖啡碱基本上在3%左右,易武绿芽茶达到了4.1%到4.2%,所以我们喝到的易武茶,既香扬水柔,又有苦底,还有回甘生津,给我们带来的体感非常愉悦,而且易武茶茶气很足。易武茶口感的刺激性、收敛性没有老班章那么强烈,但是他给我们带来的体感是非常愉悦,就是易武绿芽茶这一独特品种造成的。
关于易武茶的转化
易武绿芽茶的茶多酚含量不算很高,但是儿茶素总量却是所有古茶树里最高的,儿茶素总量越高,越容易造成转化的速度的提升。在同一个地方储存,易武茶转化两年比老班章转化五年还要快。易武新茶香扬水柔,滋味很清,喝起来很香,汤水是柔甜的,五年十年以后,茶汤浓厚度会增加,稠厚度也增加。号级茶用实践证明了易武茶转化以后,品质会更高,可以说,易武绿芽茶是耐久存放的最好的品种。
石一龙:易武茶“七村八寨”的划分有何意义?
小微产区划分越来越细,出现了像薄荷塘、白茶园、凤凰窝等更小的片区,是否意味着产区有些混乱?
何青元:我们通常说的易武正山,讲的是整个易武镇产区。围绕七村八寨来划分的基础,是易武茶在不同小地块呈现的特色,我认为这个特色越多,说明茶的魅力越丰富,这是好事情,说明这个茶的质量高,文化底蕴丰富。这也是易武茶的一大特色,正因为易武茶的多样性和差异化,才更加彰显易武正山贡茶的特色,也凸显了易武品牌的含金量,你看其他产区为什么就细分不出来,就是特色不明显。
易武正山的大体方向是香扬水柔,但是它每一座山的韵味是不同的。从调查研究分析来看,品种是一样,最核心是土壤环境不一样,土壤有砖红壤土、黄壤土、还有紫色土,即易武人说的五色土。我们又分析了易武茶土壤里面的营养成分,包括氮、磷、钾的含量,有机质的含量,和其他产区的不一样。还有滋味、香气,以及整个后韵,都会有很大的不同。正因为不同的村寨的易武茶,都能呈现不同的风味品质,而且都是高品质的好茶,所以才能在市场上得到广大茶友的高度认可。所以我说,稀缺的易武绿芽茶造就了稀缺的香扬水柔的易武茶的品质,同时也造就了易武贡茶天下共享这个大品牌。
细分是好事,但也存在怎么来规范管理的问题,细分以后,就出现一个造假、搅乱市场的一些现象,比如拿其他产区的茶,来假冒易武的,甚至假冒一些名山头的,比如假冒薄荷塘、刮风寨的茶,这类茶我也喝到过一些,这就需要规范管理了。第一茶农要诚信。第二我们商家来采购原料做茶的时候啊,也要讲诚信,大家共同来遵守这个诚信。
石一龙:您在茶学研究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茶叶加工,讲究一个品种的适制性问题,比如说我对云南白茶也提出过批评,浅以为云南茶不太适合制白茶,就是考虑到云南大叶种加工白茶带来的寒性比较重,易武茶的茶树品种,为什么特别适制普洱茶?
何青元:易武种植了这么多的古茶树,基本上树龄200年到500年的比较多,根据记载,当时种植茶树是为了生产贡茶。这一品种在当时肯定也试制过红茶、绿茶,或者是白茶等其他茶类,但是最后能够成为真正贡茶的,一定是普洱茶。说明先人在进行了这个品种适制性的广泛研究,以及多方试制实践以后,发现制作出的普洱茶韵味独特,耐久储藏,能够升值,因此,易武绿芽茶适制性,是易武的先民经过长年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它就是特别适合制作普洱茶。
石一龙:易武茶在加工制作方面有何特点?
何青元:易武茶的采摘相对粗放,一般不会采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基本上一芽三叶。要体现它的那个长梗,做成像橡筋一样的茶条,喝起来香扬水柔。这是结合自身特点的茶品的要求,核心就是采摘的标准。易武茶在杀青的时候,早期传承的是大铁锅杀青,锅温基本上控制在280℃左右。然后炒制过程当中,基本上维持在160—180℃。为了杀匀杀熟杀透,还要控制好时间,易武茶基本上炒制时间到20到25分钟,不像勐海这边的,炒茶的时间就更长些。
易武茶在杀青过程和揉捻过程中,芽叶不分离,保证它每根茶条的完整性,这是就易武先民多年总结的一个经验,就是要压出的七子饼,茶要好看,一定要茶条不能分离,所以现在最传统最正宗的茶在哪里,就是易武的,其他的地方都是学的易武来做的。
易武茶的干燥是日光晒干,加工做得好的易武茶,一定是日光底下一次性晒干的茶,它的品质是最高的。
易武率先实行的是石磨压制,压制过程当中用的传统石磨常规是25公斤,早期压制以400克为多,后期因为计量的问题,包括七子饼的计量统一以后,就以357克为主,但是现在也有一些创新,就是为了压得更紧实。所以早期的号级茶、印级茶,只要传统石磨压的基本上都很蓬松,手都可以撕得开,手掰开就可以泡,后期为了让它更紧实,然后就改用了35公斤、30公斤的石磨来压,再后期就变成用机器来压,所以易武最传统的茶,都用25公斤石磨压制的。
石一龙:我把勐海称为中国现代普洱茶的发源地,把易武称为中国传统普洱茶的发源地,号级茶的起源地,易武从号级茶到现在,还有哪些对茶行业影响比较大的老茶?
何青元:易武是历史上茶马古道的源头,在茶马古镇的旁边,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老字号的古茶庄。据了解,一共有包括同庆号、车顺号、宋聘号、福元昌号、同兴号等在内的80多家古茶庄,所以我们说易武还有一个重要的文化,那就是茶庄文化。我们就说这个宋聘号,在嘉德拍卖那一饼茶,拍到了400万哦!还是红标宋聘,还不是蓝标宋聘,330克啊,就可以拍到400万。所以,要了解易武茶的核心,不能够脱离茶庄。留存有实物的古茶庄文化,这是其他产区没有的现象。其他的产区,像红茶绿茶,它的古茶庄历史也有,但实物见不到了。
最早的宋聘号、福元昌号、同庆号这些都是有传世的产品,这些产品现在在市场上大家也能见到,有些还能够喝得到。除了这些早期号级茶,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96真醇雅,易武老乡长张毅自己压制的圆宝茶,90年代后期的99绿大树、99易昌号,同兴庄园的茶等都是易武茶中的经典,对茶行业影响巨大!
石一龙:眼下乡村振兴,对易武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影响力,政府、行业协会做了很多的事情,今年的易武斗茶节即将要到来,你对这个产业的模型有什么好的建议?
何青元:我认为当前易武面临着一些困难,也面临一些瓶颈。
第一个问题是古茶树的保护利用与开发的关系。现在开发的多,保护的少,特别我们珍贵的一些古茶树的一些茶王。由于没有很好的保护,像落水洞的茶王,在2017年死了。还有其他很多地方的茶,也面临着这种情况。所以,我觉得首先要把保护为先这个做好。
第二个问题,要保护好我们茶马古道的一些历史古迹文化。我们现在只有易武古镇上面的茶庄,旁边还有一两节不完整的茶马古道,这个只能作为一个历史见证了,它没能形成一个连绵几公里的茶马古道。这些遗迹怎么通过保护、修复,把它完整的茶马古道展现出来,我觉得这是当前应该系统考虑的一件事。
第三块就是我们的古茶庄的恢复。2010年以后,易武古镇恢复繁荣,很多老字号茶庄已经翻新了,翻建。现在依然保存的只有以前的车顺号,还有福元昌号,同兴庄园,其他一些老字号都见不到了。我认为把那些老字号茶庄进行修复,恢复古茶庄,恢复茶庄文化,就是我们文化历史的品牌,丢不得的。这个是与茶马古道一体的。
现在要易武茶要实现一个更大的发展,还是要有龙头企业的进驻。有这么好的资源,特别易武1.75万亩的古茶园,同时还有8万亩的现代茶园,怎么把古茶园和现代茶园进行融合,不仅仅是依靠那几棵古茶树,不只是打造古树茶的品牌,而是要借助整个易武古茶山这一金字招牌,把贡茶文化传承下来,真正打造出易武茶山的大品牌。
结合我们的乡村振兴,要全面对易武的茶树资源要进行普查,除了易武绿芽茶,还有很多的资源,还有很多猫耳朵茶,还有村村寨寨不同风味特点的古树,要结合我们乡村振兴,要有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计划,打造“一村一品”。我们“七村八寨”已经很响亮了,接下来的“一村一品”,包括薄荷糖、弯弓、茶王树等著名小产区地块,实际上都没在我们“七村八寨”里面,那就要把这些细分的地块结合我们的乡村振兴,打造“一村一品”,把我们这些茶的品质,特别是它的品牌的附加值大幅提升。
还有一个最关键的环节,就是人才培养。易武贡茶有独特的茶叶管理模式,需要独特的加工模式和加工技术。这一切,需要专门的人才,要有传承人。现在这一块出现了断档,整个易武人才缺乏,没有更好地传承。
石一龙:茶界有一种说法,普洱茶是茶人的终结者。还有一种说法,说易武是普洱茶人的最后归属。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何青元:说普洱茶是茶人的终结者,不是说普洱茶它绝对好,而是说普洱茶的优势所在就是喝了普洱茶,再喝其他茶,就感觉缺了点什么东西。所以很多人就说,喝了普洱茶以后上了瘾,就会莫名其妙爱上她,这个是从普洱茶的魅力来说。
说易武是普洱茶人的最后归属,或者说是喝普洱茶喝到顶端,喝到极致,那就是喝易武茶。我认为,这个要从另一个层面来看待。因为在普洱茶中,易武茶的品质,他的号级茶,他的认知度都是非常高的,所以很多人喝了,就觉得易武茶有文化,有历史,有底蕴,最关键是品质独特。号级茶就是普洱茶当中的天花板,那就是易武的号级茶。你喝到号级茶,那是不是就觉得,易武茶就已经变成了普洱茶当中的天花板。
我们喝茶喝什么?首先是它能给我们带来健康,品质有保证的易武茶,还能给我们带来“七村八寨”小微产区不同风味的体验。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感受到,喝有年份的易武茶,给我们带来历经沧桑之后越陈越香的奇妙享受,同时还可以带来财富,带来快乐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