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源头活水出新安,百转千回入钱塘”。新安江,发源于黄山市休宁县境内六股尖,经歙县街口镇进入浙江境内,流入下游千岛湖、富春江,汇入钱塘江。新安江水质优劣很大程度决定了千岛湖的水质好坏,关乎长三角生态安全。多年来,皖浙两省接续开展了三轮新安江生态补偿试点,开展了生态、产业、人才等全方位合作,取得了显著效果。新安江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新安江已成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
如何坚守“一江清水出新安”的庄严承诺,呵护好这条优美的跨省河流?皖浙两省在岸线治理、生态共治、产业共兴、人才共享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擘画新安江“最美岸线”,须认真实施《黄山市新安江干流水域岸线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据介绍,黄山市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和“生态优先、保护第一”,拆除涉河涉湖地上建筑2.9万平方米、养鱼网箱2.6万余只、非法水上浮动设施910余座,取消沿湖建设用地223亩,搬迁河边养殖场(户)170户,推进112座农村水电站清理整改,岸线原貌加快恢复。
目前,新安江滨江湿地生态系统建成65公里生态护岸,自然生态景观在流域占比85%以上。曾经杂草丛生的江畔,已变成环境秀美的新滨江,新安江黄山段入选了2022年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新安江百里山水画廊以两岸徽风古韵与自然风光的完美结合著称于世。
跨省河流的生态共治,须建立权责清晰的补偿框架。在财政部、原环保部出台《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试点实施方案》等政策后,皖浙两省明确细化责任,先后签订了三轮新安江生态补偿协议,为试点的高效实施和整体推进提供了政策保障。为保障两省交界断面水质监测的长期性和科学性,皖浙两省及相关市县共同协定,以黄山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和杭州市淳安生态环境监测站为主体,在皖浙交界口断面共同布设了9个环境监测点位。采用统一的监测方法、统一的监测标准和统一的质控要求,每月定期联合监测,获取上下游双方都认可的跨界断面水质监测数据,真正做到监测数据互惠共享。
与此同时,皖浙两省联合编制了《千岛湖及新安江上游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规划》。皖浙两省政府作为该规划实施的责任主体,分别制定并实施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方案,共同承担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的落实。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深入推进,“新安江模式”从“生态共保”延伸到了“产业共兴”。据初步统计,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杭州市围绕九大产业,赴黄山市签约投资各类项目,计划投资额累计达到213.67亿元。
众多产业中,杭黄两市在文旅产业合作方面尤为突出。杭州、黄山两市联合印发《杭黄毗邻区块(淳安、歙县)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先行区建设方案》明确了“两镇做强、湖城支撑、串珠成链”的山水大画廊格局。国家发改委、文旅部联合印发的《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设方案》提出打造长三角自然保护修复示范带、全国绿色发展样板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人才共享,也成为新安江流域上下游合作的又一关键支撑。据黄山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加强新安江生态保护人才培养,黄山市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企业通过柔性引进、项目引进、平台引进等方式与杭州市加强合作。多年来,杭黄两市人社、教育等部门深入开展人才合作交流,签署了人社共建框架协议,开展了一批教学交流活动。
省发展改革委长江经济带发展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安江生态补偿试点实现了流域上下游发展与保护的协调。下一步,将携手浙江省,进一步推动杭黄两市将在产业、人才、文化、旅游等方面加强多元合作,围绕全流域一体化发展和保护,不断推动新安江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向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试验区升级,让“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有机统一。(记者 王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