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什么颜色的?有人说,青春是粉红色的,它象征着希望与梦想;也有人说,青春是红色的,象征着热烈与活力;还有人说青春是蓝色的,象征着拥抱未来……总之,青春是五彩斑斓的。
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从青年时期便选择穿上一身墨绿色套装,穿梭在热带雨林中与“庞然大物”打交道;他们将绿色作为青春的底色,向着未来努力奋斗;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践行着同样的使命——守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亚洲象以及它们的家园。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听听他们与亚洲象的故事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拼版图片:用自己的方式守护亚洲象的青年们。新华网 刘云 摄
90后巡护员施翔:人象和谐的守护者
施翔是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管护所关坪管护站的一名巡护员,29岁的他也是这里巡护员中年纪最小的。毕竟要下定决心在远离市区,靠近热带雨林的村子里工作,对年轻人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说起来到这里的原因,一开始并不是因为热爱。“如果说实际一点的话,最开始选择来这里是因为专业比较对口。”施翔说。
施翔(左二)和同事们在热带雨林中开展日常巡护(3月8日摄)。新华网 徐华陵 摄
与许多同龄人的工作性质不同,施翔一天的工作几乎很少有时间在电脑前或者在办公室。作为一名巡护员,他每天都要到热带雨林中去巡逻,在做好森林防火的同时,也要做好资源管护,记录下巡护情况;有时还要到村寨做宣传,包括法律法规、新政新规等内容。
除此之外,施翔工作的关坪村地处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属的勐养子保护区边沿,是亚洲象活动较为频繁的区域,守护人象安全成为了他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作为巡护员,他需要利用红外相机以及预警系统对亚洲象进行监测,监测到亚洲象活动情况后再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到各个村,从而避免人象冲突。
施翔(左一)和同事们正在观察野生亚洲象活动过后留下的象粪(3月8日摄)。新华网 刘云 摄
施翔所学的专业是植物保护,虽说专业对口,但在关坪工作,他需要重新认识、了解亚洲象。在工作一年半的时间内,他对亚洲象的认识有了多次转变。在来到关坪工作前,施翔并没有接触过野生亚洲象。“可能外界一直以为亚洲象是可爱的吉祥物,但是实际上它是有攻击性的,也确确实实会对当地老百姓的人身安全以及财产(安全)造成一定威胁。”施翔说,正因如此,自己对亚洲象的认知及感受一度是很理性的。
可就在今年年初,施翔来了一趟野象谷之旅,当时一头野生幼象在观象台的栈道下撒娇、卖萌,一系列操作打消了施翔对亚洲象的一些刻板印象。他开始意识到原来曾经自己认为很凶猛的亚洲象,它们也有温顺可爱的一面。
这是红外相机拍摄到的野生亚洲象画面(资料图)。新华网发(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供图)
“一方面我们的职业相对特殊,需要穿梭在热带雨林里,我们是热带雨林的巡护者、守护者,另一方面我觉得在雨林里工作,也是挺好、挺健康的。”谈及对职业的感受,施翔表示,自己很喜欢这份工作,未来希望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再加强监测、手机数据、系统分析等方面的能力;针对亚洲象安全防范的宣传,他也会持续加强,从而更好地守护人象和谐。
对于施翔来说,他是保护亚洲象的幕后工作者,看着它们生活的环境日益向好,种群数量不断增多,对他来说就是一种慰藉。
施翔(左一)和同事正在“大象食堂”里观察象草生长态势(3月8日摄)。新华网 刘云 摄
90后新媒体运营人:让更多人爱上亚洲象
田龙是西双版纳野象谷新媒体运营人之一,但与其他新媒体运营人有些不同,他常年工作于热带雨林中,用镜头记录下关于亚洲象的点点滴滴。网友们亲切地叫他“田三岁”,因为视频中的他,总是展现出爱玩、爱闹的一面,他会陪小象一同玩水,一起爬坡,一起玩沙,就像它们的好朋友,也唤起了网友们的童年记忆。
拍摄之余,救助象“羊妞”用鼻子与田龙互动(3月9日摄)。新华网 刘云 摄
田龙原本是野象谷的一名讲解员,2019年以来,他开始接触新媒体领域,那时的他还是个“小白”,外界对亚洲象的关注度也不是很高,如何打开运营的突破口,对田龙来说是一道难题。在运营初期,田龙和同事们尝试过各种风格及内容,但账号一直没有明显起色。随后,一条人象互动的视频让田龙突破了运营瓶颈,从接手时的7000多粉丝量,迅速突破40万,直到现在,粉丝量已达到100多万。
经过田龙和同事的努力,野象谷如今在互联网平台拥有了百万粉丝(3月10日摄)。新华网 徐华陵 摄
通过4年多的运营,田龙尝试的风格越来越多。目前在抖音平台上置顶的前三个作品记录了小象的可爱瞬间,再搭配上当下比较流行的快节奏音乐,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喜爱,也是田龙比较满意的作品。但是对于他来说,对这份工作的态度也有了一些转变——从最开始对如何涨粉的“头痛”,逐渐转变为如何让更多人关注、了解、喜爱亚洲象这一物种。
田龙的搭档张菊用镜头记录下人象和谐的精彩瞬间(3月10日摄)。新华网 刘云 摄
“一开始我从事的是讲解工作,真正和大象接触的机会比较少,后来从2019年开始接触到亚洲象以后,我发现这些大象其实跟人一样也有情感,每头象都有不同的性格,所以我也越来越喜欢它们。”田龙说,希望通过新媒体的平台,让更多人了解亚洲象这一物种的多面性,从而增加大家对亚洲象的喜爱,加入到亚洲象保护的行列中来。
在田龙看来,自己的工作幸福指数很高,除了置身于大自然中的工作环境,跟亚洲象相处也是非常愉悦的体验。未来他将保持这份热爱,尝试更多风格的作品,虽然浏览量与粉丝量是他工作成果的体现,但是他更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亚洲象栖息的这片土地,了解亚洲象的点点滴滴。
田龙(左一)十分享受与亚洲象相处的时光(3月9日摄)。新华网 柴静 摄
90后自然教育师:把亚洲象的故事讲给你听
2011年7月,20岁的杨涛来到了西双版纳野象谷,开启了近12年与雨林为伴,与亚洲象为伍的职业生涯。说起来到这里的原因,似乎一切都是刚刚好。“首先我所学的专业是森林生态旅游,与这个工作非常契合。第二是我家就在附近,在这边工作比较方便。”杨涛说,刚来到野象谷时,他是一名科普讲解员,而如今的他是一名自然研学导师,还取得了自然教育师的证书。
杨涛正在观察生长在雨林中的植物(4月4日摄)。新华网 赵普凡 摄
对于在西双版纳出生、成长的杨涛来说,在到野象谷参加工作之前,亚洲象对于他来说是一个神秘的物种,而参加工作以后,在野象谷这个环境中,他逐渐认识了亚洲象的本体,并且深入地了解到它们的生存现状、生活习性等相关知识。
“在真正接触到亚洲象以后,你会感到非常震撼。”杨涛说,首先在广袤的热带雨林中,它们不仅让自己生存下来,同时作为“雨林工程师”还能影响到其他物种乃至整个雨林;其次它们有极强的社会性和纪律性,其中特别令人惊叹的就是它们的育幼行为,母象对小象的教导与保护;还有曾经对亚洲象的一些“误解”,也在与它们的相处中慢慢被解开,这些都让杨涛感觉到对亚洲象的认知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或影视中。
杨涛(右一)带领小朋友近距离观察亚洲象(3月11日摄)。新华网发(西双版纳野象谷 供图)
在工作中,杨涛也发现很多游客,特别是小朋友对亚洲象相关科普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他便不断丰富自身知识体系,带游客们开启不一样的研学之旅。除了科普讲解,杨涛还参与研学课程设计,带游客开展研学活动。目前,野象谷研学活动年接待量约达10万人次,主要针对学生、亲子等开展。每当游客通过他的讲解找到了兴趣点,杨涛就会颇有成就感。
小朋友仔细观察大象的一举一动(3月11日摄)。新华网发(西双版纳野象谷 供图)
说起亚洲象,杨涛很少用可爱、凶猛等大众常用的词汇,他更多是在感叹,亚洲象是个“伟大”的物种。在杨涛看来,这是一份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不仅可以把关于亚洲象那些不为人知的知识传播出去,还能促使自己不断学习,更多地去了解、认识亚洲象。野象谷也将打造专属区域开展研学活动,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西双版纳的生物多样性。他也希望通过研学的形式,讲好亚洲象故事,再通过讲好亚洲象故事让更多人关注到中国对野生亚洲象的保护,从而参与其中。
野生亚洲象来到野象谷,在水中补充食盐(2022年7月28日摄)。新华网 刘云 摄
施翔、田龙、杨涛都是亚洲象相关从业者的缩影,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用不同的形式守护着这一热带雨林中的旗舰物种,并且选择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完)(康静 柴静 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