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3年前我还是一名纯粹的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医生,每天的工作是为患者移除口腔和头颈部的肿瘤。但是,医、教、研全面发展才是教学医院医生的目标和职责,于是我考取了教师资格证。

刚成为教师时,由于缺少教学经验,每次上课面对学生我都很紧张,一度想放弃教学。彼时,一位德高望重的师长对我说:“医者不仅仅要帮助患者解决病痛,把我们的知识、技术和经验传承下去也是重要的职责。一名好医生也应该是一位好老师。”良医须是良师,师长的话让我醍醐灌顶。

当一名好医生是我一直以来的理想,为之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在成为一名好教师方面付出得太少。我开始思考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并向许多教师请教。一位参加过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同事建议我“参加教学比赛”,因为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可以得到专业指导和帮助,有机会看到其他教师的授课状态,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为此,我主动要求增加课时,多接触学生,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学生喜欢轻松活泼的课堂,我便自制教具,在课堂上积极与他们互动,调动课堂气氛。这些举措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但专家听课后指出:因为过于追求轻松、活跃的气氛,教学内容有点像“科普”,与专业课的要求不相符。教学如何体现“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我尝试加入学科最新进展,适时展示自己团队的科学研究成果,引导学生养成科学思维和逻辑。从关注形式到关注内容,我对课堂教学的认知上升了一个台阶。

随后,另一位资深教授听课后发现我的课“重点不突出”。我和青年教师就逐一分析课程设计和课件,找出问题所在,思考每一堂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如何在知识线和案例当中体现核心思想,如何在教学中融入医学人文素养、家国情怀等内容。

作为一线医生,日常临床工作几乎占据了我所有时间,但我依然和同伴在晚上或节假日研究教学,我们一同梳理每堂课的知识线、故事线和思想线,反复推敲,不断反思和改革。这些经历不仅让我在教学上收获很多,还让我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正所谓“教医相长”,因为我用大量精力检索学科最新进展、思考每个知识点的核心思想,这使得我们的临床工作和科研也得到了提升。

医学和教学的特点都是“传承”,准备竞赛的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前辈的悉心指导,一位80多岁老教授凌晨给我发邮件说想到一个案例,一位教授一大早发微信说对某个问题有一些新想法,一位教授经常主动约我们青年教师给予指导……我向前辈学习了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前辈的治学态度、科研精神,这对青年教师来说是极其宝贵的财富。“良医须是良师”,师长的教诲言犹在耳。

(作者系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副教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