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方寸之地“做文章”,小庭院成“增收园”。近年来,武功县因势利导把发展壮大庭院经济当作促进农民增收、巩固脱贫成效的一大举措来抓,动员引导群众利用房前屋后闲置土地、院落空间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馨绣刺绣、北韩麻花、孔尹挂面、南可手织布等一大批“小产业”成了群众增收的“大舞台”,开创了群众致富创收的“新路子”,小小庭院成为了农民群众增收的“聚宝盆”。

做好“党建引领”文章,助力庭院经济走在“前头”。该县坚持以“党建+庭院经济”为抓手,采取“支部+种(养)植大户+庭院经济”“支部+公司(合作社)+庭院经济”的发展模式,加大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力度,有效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合作组织,使群众的“钱袋子”在“党建+庭院经济”推动下越来越鼓。武功馨绣布艺公司利用文化传承,发展起以特色手工刺绣品制作为主的“庭院经济”,将传统手工刺绣业作为促进妇女增收的主渠道。打造留守妇女一刻钟就业圈,群众既可以在基地就业领取固定工资,也可以在家刺绣鞋垫、抱枕、十二生肖等,制作成品统一由公司收购,基地上班学员,年收入可达3万元以上,生产点上班和在家作业的学员年收入1-2万元,真正实现了“顾家挣钱两不误”。目前,该公司已带动武功及周边县区5000多名妇女从事手工布艺产业,让“半边天”成为了实实在在的庭院经济“主攻手”。

做好“零散土地”文章,助力庭院经济走上“势头”。该县结合目前市场需求和村民意愿,本着“处处优美、户户增收、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原则,以高效开发利用农村房前屋后、庭院资源为主线,对门前屋后空地、裸土、荒地等闲置土地进行清理,引导村民发展特色庭院经济。长宁镇孔雀村依托传统特色农业产业资源,以农户闲置的房前屋后空地为作坊,以合作经营为载体,形成了生产、加工、仓储、销售于一体手工挂面“土特色”品牌。目前,全村从事手工挂面产业家庭达276户,挂面日产量4.3万斤,每户年收入15万元,年产值超过千万元,是名副其实的西北挂面第一村。同时,该镇的香醋、大庄镇的北韩麻花、贞元镇南可村的手织布在市场上也十分畅销,这些带有武功特色的庭院经济也成为了乡村振兴、群众致富的名产品。

做好“示范创建”文章,助力庭院经济走进“心头”。该县将发展庭院经济与示范创建相结合,以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点为契机,以示范镇、示范村创建为目标导向,各示范点结合实际,设计具有个性特色的牌坊、村标、特色门牌,融入艺术元素、武功元素,将示范点打造为具有一定的文化品位和美韵特色,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富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宜居、富民、和谐美丽乡村。同时创办民宿、特色餐饮、特色礼品店等,不断提高入武住武游客数量。普集街道办谭寨新村是全国宜居型农房新建类型试点村,自建成后吸引了附近工业园区外地中层技术人员“携家带口”入住,村民仅依靠出租月收入就能达到上千元;武功镇绿华村依托庭院经济发展,融入田园风光、武功八景、姜嫄水乡等特色元素,打造一站式民宿,供游客参观、游玩、采摘、就餐和住宿,先后吸引了都市房车队、自驾游散客等,还有不少回头客对静谧舒适的小院、农家饭和客房念念不忘,纷纷发朋友圈宣传推广。通过发展特色民宿旅游业,大幅改善了居住环境,拓宽了当地村民的增收渠道,提升了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游客有了“回家”的感觉。

做好“环境提升”文章,助力庭院经济走回“源头”。该县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对农户庭院门前实行统一规划、集中开发,引导农户在门前种植绿色有机蔬菜、露天观赏类花卉等,打造绿色庭院,在丰富群众“菜篮子”“钱袋子”的同时,绿化美化环境,扮靓美丽乡村。同时深入开展“最美庭院”评选活动,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支部党员带头入户开展清理工作,引导农户开展庭院内外环境卫生整治,带动农户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让庭院经济发展实现从村上“推着走”到农户自己“跑起来”的转变。武功县游凤镇秉持“多给自然‘种绿’,多给环境‘留白’”的理念,在发展庭院经济过程中,注重人居环境整治,充分利用路边、沟边、坎边“三边”地及闲置资源、碎片化土地,种植西红柿、辣椒、黄瓜、豇豆、绿菜等各种应季蔬菜,将庭院的“小菜园”变身“增收园”和“美景园”。目前,该镇已发展“小菜园”经济示范户80户。

庭院虽小,作用不少。武功县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导向,将“方寸之地”变成创收之所,让“庭院经济”赋予乡村振兴新动能。

伴随着庭院经济的纵深推进,一幅有价值、有品质、有气质、有颜值的亮丽乡村新画卷正在后稷大地上徐徐展开。(武功县乡村振兴局  闫育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