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伏的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非常潮湿的日子,虽然难熬,却也是养生的好时节,这个时节是把身体湿寒之气排出的最佳时机。传统意义上来说,我们在这段时间需要重视防暑降温,但事实上,这段时间“湿寒”也同样需要提防。进入中伏之后,人体的阳气上升,血管处于舒张的状态,寒凉很容易趁机进入身体,在夏季食冷饮,吹冷气等行为,都可能让身体受到寒湿的侵袭,因而贪凉也需有度。

中医历来有“冬病夏治”的说法,即夏天人体和外界阳气盛,用内服中药配合针灸等外治方法来治疗一些冬天好发的疾病,如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老慢支)和支气管哮喘等。在三伏期间,内服补益脾肺肾、增强卫气功能的中药丸、散、煎剂,以扶正固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预防感冒、老慢支和哮喘的发作。夏天也是便于中药外用的时节,如用中药煎汤洗浴,也能起到防治多种皮肤病的作用。

中伏时期,也正值我市“七下八上”的主汛期,此时雨水增多,水气上腾,湿气极盛,湿热交叠,湿邪最易伤脾,常常让人感到头昏无力,情绪烦闷,食欲不振。那么如何在中伏时节来排出体内湿气呢?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简单方法:


(资料图片)

饮一杯茶

在中伏,我们可以调制一款陈皮茯苓茶来帮助身体祛湿。选择茯苓5克和陈皮2克,将茯苓和陈皮清洗干净后,放入杯中,用热水冲泡,等待10分钟左右即可饮用。这款茶饮做法简单,并且有很好的健脾利湿的作用。

喝一碗粥

由于炎热,夏日大家的食欲往往不佳,此时不妨喝一些粥来改善,三豆祛湿粥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我们可以取绿豆、黑豆、赤小豆各30克,生姜片10克,将三种豆子清洗干净,水中浸泡20分钟左右,加适量水和姜片,大火煮沸,再转小火煮至豆烂粥熟。这款粥有助于驱除脾胃寒凉之气,助力阳气升发。

泡一次脚

中伏泡脚,我们可以选择用花椒水,用纱布包裹花椒50克,先放入冷水中,用火烧开水熬制半小时后,放凉至50~60℃后浸泡双脚,时间在15分钟左右即可。花椒水泡脚可以活血通络,使整个肌体血脉畅通。起到温中止痛、去湿散寒的作用。

原文作者

刘莉莉 天津雅安光电创业园区科学技术协会秘书长,天津市现代健康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人社局、卫健委备案职业技能标准编审专家。

牛凯军 博士生导师,天津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科学学院副院长,天津医科大学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教授,中国营养学会营养流行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郑运良 新健康栏目特约顾问、中国保健协会心理保健分会会长、天津市睡眠研究会副会长、人社部心理咨询师、公共营养师高级考评员、人社局营养配餐裁判员、天津餐饮协会膳食营养专业委员会顾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