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上海车展进行得如火如荼,一边关于特斯拉要大降价的消息甚嚣尘上。毕竟在上海车展,21.99万元的埃安Hyper GT上了,20.89万元的别克Electra E5也上了,再加上车展前开启预售的飞凡F7,以及刚刚下线的银河L7,说特斯拉不慌是不可能的。

实际上4月份以来,特斯拉已经在全球各地发起轮番降价。以现在Model 3的实力,要么趁着余热还能降价走一波量,要么赶紧改款,把新款的M3P电池(4680还不具备量产条件)、8层扁线油冷电机这些拿出来,或许还能打一打。


(资料图)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特斯拉降价打击到的可能并不是这些强势的中国对手。毕竟特斯拉再怎么降,10万元的秦PLUS、15万的宋PLUS该卖还是会大卖。

而特斯拉在本土的一些对手,可能就没这么幸运了。尤其是Rivian、Lucid这两大“特斯拉杀手”,很可能会被直接杀死。为什么这么说呢?让功夫汽车带大家一起看一下。

(1)一步慢步步慢,凄惨的美国新势力

如果讨论造车历史的话,美国的新势力们普遍比中国同行成立更早。2007年Fisker Karma成立,2011年推出首款太阳能电动超跑Karma; 2009 年Rivian成立,当时的目标是造新能源平价跑车。至于Lucid,则是主打高端豪华电动乘用车,一直紧咬着特斯拉。

但从结果来看,这些公司“死的死、伤得伤”,现如今已经没几家财务健康。

Lucid一直自称特斯拉杀手,它的创始人之一谢家鹏,就曾经是特斯拉的前副总裁兼董事,也是特斯拉早期的电池研发负责人。

除了在电池方面的积累外,Lucid在电机方面的造诣也非常惊人。比如量产车Lucid Air就搭配了全球最强的电机,单电机功率达到了惊人的499kW,是当前的车用驱动电机之最。至于双电机版本,最大输出功率更是达到了828kW,完成0-100km/h加速只需要2.5秒。

但除了技术攀高之外,Lucid“烧钱”也是一把好手。这本来也不是什么问题,早期的特斯拉,近几年的蔚小理,同样研发投入惊人。但不同的是Lucid的技术迟迟无法转化成销量,前不久Lucid辞退了近两成员工,就是为了在明年发布第二款车型发布之前尽量减少营运开支。

另一家明星新势力Rivian,则始终被供应链困扰着。前不久这家新势力公布了一季度的财报,今年前三个月Rivian一共只生产了9395辆新车,不说对比蔚小理了,最多只能和创维这些掰掰手腕。

目前Rivian号称积压了超过百万辆的订单,但工厂却始终开动不起来。一方面是因为前期的品控问题让它投鼠忌器,另一方面也是成本始终降不下来,这家打着“滑板平台”、“电动皮卡”的新势力,最近也开始了裁员。

这还是已经上市的企业,其他没有上市美国新势力,更是惨之又惨。一步慢,步步慢,已经被特斯拉远远甩开。

(2)脱离市场,资本中毒

十几年前就开始发力,又坐拥美国强大的人才市场。为什么这些美国新势力并没有发展起来呢?在功夫汽车看来,最大的原因就是这些企业都严重脱离市场,并且已经中了资本的毒。

2022年,美国本土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为92万辆,中国则为688.7万辆,两者压根不在一个量级。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美国新势力难免都是“剑走偏锋”,因为它们几乎无法通过市场销量来证明自己。毕竟总共才几十万的体量,特斯拉和三大汽车公司已经占了大半。美国新势力们大多选择“另辟蹊径”,希望能得到关注,比如各种炒作“特斯拉杀手”。如果车企本身都没想好好造车打市场,又如何能指望销量爆发呢?

当然了,早期的特斯拉差不多也是这种情况,重噱头而轻产品。记得当时Model 3刚刚引进的时候,价格都是大几十万,结果居然还出现大批量的天窗漏水情况。后面上海工厂投产后,特斯拉的品控提升了一大截,饶是如此也饱受诟病。至于特斯拉美国同行们的品质,更是可想而知。

更致命的可能还是产业链,美国传统汽车制造业早已江河日下,几乎没有像样的零部件企业。以新能源车至关重要的动力电池为例,全球前十的厂商要么是中国的,要么是日韩的,美国本土企业基本排不上号。这就意味着背靠美国的新势力,很难平价拿到高品质的零部件。

别看蔚小理们似乎很多核心部件都是依赖采购,同样的情况这些美国新势力还真做不到,要么代价非常高。

为什么这些新势力最近几年被特斯拉越拉越远?核心原因就是特斯拉率先进入了中国市场,获取了最多的供应链资源。这几年特斯拉频频降价,对手倒是没反应,美国的这些个新势力早已顶不住。

(3)大门已关,全员倒闭只是时间问题?

那美国新势力还有机会进入中国市场吗?几乎已经没有了,因为特斯拉式的机遇窗口已经关闭。现如今想要到国内独资建厂,并且以极优惠的价格拿地、拿补贴,已经不可能。

当年引进特斯拉,确实是看重了它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希望它对于国内产业链起到带动作用。从结果来看,特斯拉这条“鲶鱼”的表现还是不错的。国内新能源汽车产品力飞速增长,开始注重直营模式,都有特斯拉的功劳。

但此一时彼一时,如今国内新能源市场已经崛起。比亚迪销量已经远远甩开特斯拉,其余能够和特斯拉掰手腕的车企还有好几家,这时候已经没必要再引进另外一家美国新势力了。

在这种情况下,Rivian、Lucid们只能竭力去争取美国本土小得可怜的市场,想维持高增长几乎不可能。甚至在特斯拉持续降价的情况下,想支撑下去也已经越来越难。

更关键的是,国内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已经白热化,连特斯拉都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为了不被抛下,只能不断追求进步,这又会促使它对美国同行越来越“残暴”。如果没有大的变化,这些美国新势力全员倒闭,几乎只剩下时间问题。

想想挺令人唏嘘的,很多人说要是没有上海,特斯拉已经倒在了2018年。这并非空穴来风,当时特斯拉有50万台订单,周产量还不到5000台,而且问题不断,眼瞅着就要资金链断裂。正是上海超级工厂的出现,给了资本强大的信心,让特斯拉起死回生。

如果当时给到的是其他的新势力,也许就是另一番光景,只能说时也命也。

(4)功夫拍案

对于美国新势力来说,机会窗口可能已经关闭。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接近饱和,降低成本和提升生产销量也难上加难,再加上资本热钱的撤走,它们被洗牌洗掉几乎已经是时间问题。

特斯拉成为了唯一的幸运儿,几乎是最后时刻逃出生天,赶上了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迅猛崛起。只是这种幸运,能维持多久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