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头部电商今年1月的“山货上头条”助农项目销售数据中,柳州螺蛳粉排在农特产销售额榜单第一位
(资料图)
螺蛳粉的“出圈”绝非偶然。这条“网红”路,柳州走了十几年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农冠斌
“跨越1800公里的螺蛳粉,是真香!”“坐高铁5小时来柳州,就为吃碗螺蛳粉”“半夜想吃螺蛳粉,于是订了清晨去柳州的动车”……打开一些网络平台,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为粉奔现”的评论随处可见。
为一碗粉,去一座城。如今,广西柳州已成为众多“吃货”的“网红”打卡地。
4月的柳州,紫荆盛放,一家家螺蛳粉店遍布这个花园城市的街巷。下单、烫粉、配料、浇汁……一两分钟后,一碗酸辣鲜香的螺蛳粉便顺利出餐。而每调制一碗粉的工夫,就有上百件袋装螺蛳粉在柳州生产下线,发往全国各地。
2020年起,广西柳州的“土特产”螺蛳粉全产业链收入每年均实现约百亿元增长。红“出圈”的螺蛳粉,为这座西南部工业重镇赋予了别样的风味。
在柳州市柳城县社冲乡柳州螺蛳粉原材料基地,农民在木耳基地大棚里浇水(2023年3月27日摄) 黎寒池摄/本刊
一碗粉带火一座城
在柳州市中心,可以看到不少游客提着行李,搭上一辆车身贴满螺蛳粉图案的公交车。这是今年3月柳州以“嗦粉”为要素开辟的一条螺蛳粉主题公交专线,线路串联起城区的螺蛳粉“网红店”,公交驾驶员“兼职”当导游。
到了周末,柳州不少螺蛳粉店门口更是排起长队,一些游客拖着行李箱,将螺蛳粉打包带走。
“最近来吃粉的外地游客很多,周末排队至少要等半小时。”柳州五星商业步行街一家网红螺蛳粉店负责人说,现在每天可以多卖约1000碗。
从广州寻味而来的李晓宇,已经是第三次为了“嗦粉”来到柳州,“排队吃粉的人一次比一次多”。
记者了解到,仅2023年春节长假期间,柳州就接待游客逾373万人次。数以万计的游客来到柳州吃螺蛳粉,更多的螺蛳粉销往了全国各地。
2022年,广西柳州袋装螺蛳粉销售收入达182亿元,同比增长19.6%。在某头部电商今年1月的“山货上头条”助农项目销售数据中,柳州螺蛳粉排在农特产销售额榜单第一位。
在位于柳州洛维工业园区的广西中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袋袋封装好的螺蛳粉正通过传输带运送至仓库。“我们每天生产数十万包袋装螺蛳粉,检验合格后立即打包发走。”公司董事长熊朝宣说。
柳州市螺蛳粉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卢世昌介绍,如今,袋装螺蛳粉线上走俏,螺蛳粉实体店的数量和销量也出现暴增,销量普遍比去年同期增长20%至40%。“前来柳州学习螺蛳粉制作技艺的创业者也越来越多。”
2022年,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600.7亿元,同比增长19.8%。
网红路走了十几年
螺蛳粉“出圈”绝非偶然。这条“网红”路,柳州走了十几年。
螺蛳粉最初仅出现在当地的街头小摊或夜市,鲜为外界所知。为了像重庆火锅、武汉热干面、兰州拉面一样叫响“城市+美食”品牌,柳州于2010年开启了“螺蛳粉进京”行动,引导一批创业者进京开店。
柳州市商务局副局长贾建功告诉记者,当时,为了保证螺蛳粉的“地道”,许多食材只能从柳州空运,过高的生产成本让一些店铺陆续关停,以开实体店的形式推广“土特产”的尝试遭遇瓶颈。
改变,始于2014年。“那一年,柳州提出用工业化理念打造袋装速食螺蛳粉产业,放水养鱼、鼓励发展,实现特色小吃规模化生产。”柳州市商务局局长杨志刚说。
“螺蛳粉作坊各显神通,研制配料、设备和包装。”在米粉行业耕耘20年的柳州人韦杨年回忆。此后,柳州不断出台政策规范行业发展,提高准入门槛,一些小作坊被淘汰,而不停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扩大生产规模的企业渐渐崭露头角。
从实体店到小作坊,再到规模发展,进入“袋装速食”时代的柳州螺蛳粉搭上了互联网电商的快车,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2020年以来,经历了十年准备期的柳州螺蛳粉迎来了期盼已久的“风光”——有关螺蛳粉的话题时常冲上热搜;一些网红主播带货更是出现2分钟内售空26000箱螺蛳粉,8分钟售出6.6万袋螺蛳粉等火爆场面;无数网友挑战品尝螺蛳粉,在社交媒体上呼唤“螺蛳粉自由”……螺蛳粉成了众多“吃货”眼中的香饽饽。
从“网红”到“长青”
一包柳州螺蛳粉仅数百克,内容却大有乾坤:酸笋、酸豆角、花生米、木耳等配料多达十余种,不同厂家的米粉、螺蛳汤制作手艺各异。
“每天有数十万包螺蛳粉下线进入市场,必须有严格的标准才能保障质量和安全。”广西螺霸王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姚汉霖说。
“红极一时不难,难的是一直红下去。”柳州市螺蛳粉协会会长唐机文说,打破生命周期短的“网红魔咒”,是柳州螺蛳粉不断追求的目标。制定并严格落实行业标准,正是螺蛳粉产业走向“长青”的重要密码。
多年来,柳州市陆续发布《预包装柳州螺蛳粉地方标准》《柳州螺蛳粉产业升级发展的实施方案》《柳州螺蛳粉文化旅游服务规范》等一系列螺蛳粉生产的标准和发展规划,涉及螺蛳粉原材料种养、生产加工、经营流通、产业园区、特色小镇、文化旅游服务等领域。
“柳州已建立起螺蛳粉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制定出台覆盖全产业链6个子体系的564项标准,确保柳州螺蛳粉质量安全,突出‘柳州味道’。”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化科负责人介绍。
与此同时,柳州还通过申请“柳州螺蛳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建立螺蛳粉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螺蛳粉原材料基地等,护航柳州螺蛳粉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2022年,柳州市出台了《柳州市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条例》,在解决螺蛳粉产业无序竞争、品牌侵权等问题上实现有法可依。
随着螺蛳粉这碗小米粉成长的,还有众多上下游产业。
走进位于柳州市鱼峰区白沙镇王眉村的螺蛳粉原材料示范基地,刚平整好的稻田即将插上嫩绿的秧苗。在田里的淤泥之下,许多螺蛳正茁壮成长。
王眉村稻螺养殖基地流转了300多亩田地,进行标准化稻螺种养。“现在螺蛳年产量约有1500斤/亩,水稻年亩产量在1000斤左右。”基地负责人韦汉春说,合作社还种植了豆角、辣椒等螺蛳粉原材料,产品均直供专门的螺蛳粉企业。
通过“总部+基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柳州在各区县打造一批螺蛳粉原材料生产基地,进一步做优做强螺蛳粉产业。目前,全市已建成螺蛳粉原材料基地65万亩,认定螺蛳粉原材料生产示范基地22家,更多农户进入螺蛳粉原材料供应链。
“产业链不断延长,带动了螺蛳粉原材料和衍生产品发展,既推动了螺蛳粉产业发展壮大,也创造出更多就业岗位、致富渠道,实现共赢多赢。”贾建功说。
如今,一个覆盖农业、食品工业、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的螺蛳粉产业正在柳州加速形成,产业链日趋完善。擦亮这张“土特产”名片,柳州定下新目标:力争到2025年,实现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