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可回收物寻找最优归宿
“两网融合”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实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家住桥西区盛世华庭竹溪园社区的居民成圆提着几个纸箱子,来到小区内可回收物智能回收箱旁,熟练地拿出手机扫描二维码,进入自己创建的账户,并在屏幕上选择自己要投入的垃圾种类。随后,回收箱的箱门自动打开,成圆将纸箱子一个个投入箱体,投递完毕后,系统自动称重,成圆看到她的账户上多了1.2元。
“每隔一段时间我都要来这里一趟,把家里的纸箱子、饮料瓶拿过来投放,最大的感受就是方便,还有现金奖励,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我们也得到了实惠。”成圆说。
我市生活垃圾减量与分类工作一直在稳步推进。为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实效,从源头上杜绝可回收物混入生活垃圾现象的发生,促进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我市积极推进“两网融合”模式,将城市环卫系统与再生资源系统两个网络有效衔接,为可回收物寻找最优归宿。
目前,全市建设可回收物网点1600余个,分拣中心20余座,打包网点200余个,其中,长安区、桥西区、裕华区、新华区、高新区、鹿泉区、藁城区、栾城区和正定县目前共建设并投入使用大型分拣中心11座,日分拣能力700余吨,打包网点近120个,日打包能力1000余吨,回收物品涉及大件垃圾、废弃纺织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饮料瓶(罐)等。
根据《石家庄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长安区积极布局市区内回收网点建设,目前已建成“24小时垃圾回收银行”“智趣回收小屋”“便民驿站”共计35座;新华区引进上海爱回收公司,全区已投放智能回收机350台,并新建分拣中心一座,设计日分拣能力45吨;鹿泉区投放智能回收设备120余台,涉及50余个小区及60余个公共机构。
位于新华区虹光街的“零垃圾生活方式体验馆”是一座集可回收物回收及有害垃圾暂存转运、宣传科普于一体的新型生活垃圾分类站。体验馆采用人脸识别设备,对投放者进行面部备案后,可实现投放者自助称重、自助积分、自助分类投放及自助微信提现,基本实现了无人看管的垃圾分类回收。
“这所体验馆,巧妙地整合资源将环卫网与再生资源网‘两网融合’在一起,为垃圾分类工作开创了新局面。”新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体验馆的启用,能进一步提高可回收物收运专业化水平,同时发挥好宣传科普作用,将垃圾分类融入生活,达到垃圾减量、直至实现零垃圾产生的目标。
除了生活中常见的可回收物外,旧家具等大件垃圾的处理方式也成为“两网融合”工作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我市推出了废弃沙发、床垫、衣柜等大件垃圾的收运处置及综合化利用业务,正式启动了大件垃圾的收集、处置和综合利用工作,破解了废弃大件垃圾的收运难题,目前已初步形成定时收集、密闭转运、再生利用的收集转运模式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根据《石家庄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建设,逐步建成符合本地区发展规划,布局合理、网络健全、设施适用、服务功能齐全、管理科学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实现再生资源回收的规模化、产业化。(记者 王 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