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五,2023年度“强质量、树品牌”小学教育教学开放暨省级义务教育教改基地校展示交流活动将于晋江市实验小学举行,活动为期一天,内容形式多样,包括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专题讲座、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展示等。
(资料图)
今年年初,泉州市首批福建省义务教育教改基地校名单出炉,晋江占有3席,其中小学有2所,分别是晋江市实验小学、华泰实验小学;中学1所,为晋江市养正中学。
“省义务教育教改基地校作为‘领头雁’,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示范辐射,积极共享并推广教育教改成果,不断提高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更多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晋江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晋江市实验小学构建三阶课程体系呈现课堂多样化
在晋江市实验小学,有一个特别的展示区域——项目学习成果中心。在这里,通过那一段段文字介绍、一张张照片,还有师生的作品,你可以从中感受着晋江实小浓浓的项目式学习气息。不仅如此,教室、场馆、廊道、园区等,也随处可见晋江实小课改成效。
记者了解到,多年来,晋江市实验小学基于“多样课程、多彩生活、多元文化”的理念,从2017年起全面推进“基于项目学习,推进三阶课程体系构建”教改项目,建构并完善“人之本——关注人的健康,人之韵——致力人的涵养,人之诣——实现人的发展”三阶课程体系,涵盖生活技能类、身心素质类、行为规范类、文化涵养类、艺术素养类、科技探究类、国际视野类7个领域,自主开发了19套34本校本教学材料。
“我们将教改项目创建目标进行有效分层,逐层突破。首先,依托学科项目学习课题群组,进行项目学习及校本课程构建的理论研究;其次,以10个学科名师发展团队为课程构建团队,进行基于项目式学习、学科整合课程、年段项目式学习手册的开发研究;紧接着,以校本课程辅导团队为核心进行项目学习,融入校本课程教学资料的完善与编写研究;最后,以核心团队进一步推动与提升校本课程的教学研究和运用。”晋江市实验小学校长傅彩虹说。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淀,晋江市实验小学教学已形成模式,教改方式受到广大师生、家长支持,其中,受益最大的当属学生了。自教改以来,可以明显感觉到学生学习方式更多元了,他们一跃成为课堂的小主人,同学、小组之间一起交流讨论,合作学习,探究实践,这种课堂学习模式颇受大伙儿的欢迎。
教师在教改实践中也得到了成长。据悉,晋江实小初步形成“项目学习共同体”教研模式基本框架;建立项目学习共同体——项目组与三级团队,课题研究与实验教师;打造研究新枢纽——常规教研与网络教研,实地教研与移动教研;搭建教科培架构——个体学习与校级统培,组内研修与专家指导,本地培训与外出学习,校本提升与区域引领。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帮扶方”的牵头学校,晋江实小还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有力促进了区域联盟的学习交流,带动了教学片区内其他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实现了学校优质资源对乡村学校的共用共享。此外,晋江实小还不断创新示范辐射渠道,通过品牌专业、课程示范、成果展示等模式,充分发挥教改基地校的引领带动作用,为促进晋江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贡献力量。
华泰实验小学打造幸福课程让孩子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
走进华泰实验小学,迎面而来的是浓浓的青春活力气息,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操场上,同学们开心地跳起了绳,绳彩飞扬;音乐教室里,一把陶笛在孩子们的吹奏下发出了动人的旋律;午间,“小书虫”遍布校园各个角落,遨游在阅读的海洋之中……在华泰实小,学生的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而又快乐幸福的,而这源于学校的幸福课程建设。
2015年9月,华泰实验小学开办的第三个学年初,学校提出了“做精学科拓展课程、做实学科基础课程、做活主题体验课程”的“幸福课程建设”体系,邀请了专家、领导、家长、全体教师对“幸福课程建设”体系进行了论证,构建出了一套符合校情的“课程建设蓝图”。一场由全体华泰师生参与的教改项目“‘幸福课程建设’体系建构及有序推进”实践拉开了序幕,“三大课程”建设分项目逐年推进。
“教育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结合校情,逐项启动,设置了幸福教育筹划年、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第二个五年发展规划。每个时间段的重点工作都是不一样的。”华泰实验小学校长王恭礼介绍,刚办学的前两年主要做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管理文化建构、师生关系搭建等。第一个五年规划开始“做精学科拓展课程和做活主题体验课程”。进入第二个五年规划,则开启“做实学科基础课程”,对建校起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变革与深化。
记者了解到,多年来,华泰实验小学下足工夫,创新开设了拓展课程、基础课程、体验课程,自编多本教材,摸索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如拓展课程有“18分钟书写短课、陶笛融入课、跳绳嵌入课、阅读整合课、科学融合课”等。基础课程有“数学问题+模式、语文串联式生成性阅读、英语PLAY模式、科学项目式、音体美1+X教学模式。体验课程有“巡学与循学”模式,节日活动分布到各个年段,每月一次的幸福校园节,含书法节、悦读节、跳绳节、游戏节、体育节、陶笛节、艺术节、科技节、英语节等。
教育改革课程的拓展实施离不开师资建设,华泰实验小学也有妙招。其中,人人练字的师训有“每周一讲、分层辅导、结对帮扶、俱乐部招募、片段模拟”,让老师从个个“会写字”到“会教写字”;人人陶笛的师训是“全员练习、抱团成长、俱乐部招募、外出交流”;人人跳绳的师训用“流水式集训、高端营研修、走出去交流”;人人阅读与人人探究的师资则采用“见缝插针”式培训。
“要推进‘幸福课程建设’教改项目,只有规划和资师还远远不够,要积极建设阵地,才能保障课程实施。”王恭礼介绍,学校先后建设了书法馆、图书馆、绳艺馆、陶笛馆、展览馆、红领巾试验田、红领巾超市等多种馆室,并建立评价机制,助力三大课程顺利实施。
如今,华泰实验小学已初步形成了“人人写好字、人人会跳绳、人人懂演奏、人人爱阅读、人人想探究”的良好氛围,学子多才多艺素质得到呈现。
晋江市养正中学围绕课程体系建构开发近百门课程
漫步养正中学校园,在惊叹于学校的高颜值之外,不少人还会惊喜地发现,校园处处是学生的学习空间,处处都能感受到与课程集群建设相适应的环境和氛围。
这不,学校就联结了道山亭湖、图书馆、校史馆,构建了浓厚的人文氛围;建设智正创客、大疆人工智能梦工场,使之成为学生的科创之家;升级改造艺术馆、体育馆及发展指导中心,将不同功用的空间融通,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有了这么好的硬件,软件建设自然不能落下。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养正中学学生,一说到学校的课程,他们都不约而同地用一个词来形容——丰富。的确如此,十几年来,养正中学以校本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对课程进行重新构建和序列化处理,采取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整合、基础性与拓展性互补的方式,探索统整、融通的学科课程群实施策略。其中,过去的这四年来,围绕课程体系建构,养正中学开发了近100门课程,遴选了45门精品课程,取得了丰富的实践成果。
如人文社科类课程以闽南传统灯谜猜制、国学英文翻译课程等为抓手,构建跨学科、跨学段的文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家国情怀和必备品格;科学技术类课程结合“数理拔尖学生培养课程”“梦工场——STEAM课程中心”等,创设了数理方法、科学实验、学科竞赛等课程群;艺术与竞技类课程通过音乐、美术和体育等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重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开阔审美视界。此外,学校还通过学科专题讲座、年度科技文化艺术节等活动类课程,全方位开展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课后延时服务也成为养正中学探索实践课程建设改革的“主阵地”,学校开设了学科辅导课程、素质发展课程和体育训练课程,其中,学科辅导课程根据学生学业发展实际,对学生进行分层、分学科辅导,细分为培优课程、提升课程和双基课程;素质发展课程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音乐、美术、阅读等活动,与社团(少年宫)活动相结合,尽最大可能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体育训练课程根据学生个人身体素质和兴趣爱好,开展球类、击剑、啦啦操、健美操等活动。
“立足学生能力发展需求,推进校本课程集群建设与实践,在课程集群建设和育人方式改革上实现了四个转变。”养正中学教务处副主任许承勇介绍,这四个转变分别是从单一课程理念育人向课程集群驱动的育人方式转变;从自上而下的课程实施向学生实际需求和教师课程供给相结合的课程供给方式转变;从相对封闭的课程开发向协同多类资源、建立稳定平台的课程开发机制转变;从单纯依靠成绩向重综合素质培养的评价方式转变,形成农村中学的独特育人方式。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多年来,养正中学牵手区域内四所其他中学,并在市教育局组织下,担纲7所市内中学联盟校盟主校角色,探索合作办学联合体间“互派师资、共享资源、统一教学、统一评价”的管理模式,实现互通、互补、互动,共生、共进、共强,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学校还通过联合教研、驻点帮扶等形式,先后帮扶漳平二中、漳平永福中学、晋江市慎中实验学校、石狮八中、周宁二中等多所学校,实现了共进共赢。
(记者蔡红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