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固始陈淋子镇孙滩村位于大别山北麓,距陈淋子镇区东南11公里,与安徽省金寨县一河之隔,是固始县、信阳市乃至河南省与安徽交界的东南大门。全村下辖13个村民组,总面积3.54平方公里,总人口776户2809人。近年来,孙滩村以基层党建为统领,以文化振兴建设为重点,以打造美丽和谐孙滩为目标,蹚出了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子,曾经一穷二白的偏远村迎来了美丽蝶变,原来的革命老区村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新农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极大提升。

一、塑造文化品牌,构筑乡村文化振兴发展格局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文化振兴,既是乡村“五个振兴”的题中之义,更是乡村振兴的“根”和“魂”。孙滩村一直有传唱“咳子戏”的传统,早在上世纪50年代,村里就组建有传统戏曲宣传队。为了丰富群众日常文化生活,2013年9月,“土音”、“土调”、“土味”的孙滩村“三土”艺术团成立,由孙滩村党支部副书记、孙滩非遗“咳子戏”领头人彭元华任团长。经过多年的发展,“穿上行头能演戏,拿起锄头会种地的”孙滩村三土艺术团农民演员们演艺水平不断提高,他们不仅深入到周边乡村,免费给村民演出,还带着清新的乡村“土味”,走进了河南广播电视台春晚、全国中老年舞蹈大赛、2020年度中华民族春晚的现场,还走出国门,登上了中韩文化交流晚会、中泰华人春晚的璀璨舞台,做到了出过国、登过报、上过央视第三套。孙滩村三土艺术团表演的节目《花挑舞》等乡而不俗,土而不粗,用“农民写、写农民,农民演、演农民,农民看、看农民”独具一格的表演模式,真正“炫”出了原汁原味的农民风采,“唱”出了发自百姓的肺腑之音,不仅将固始传统文化中的民俗风情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还带动了乡风文明,带动了组织振兴、产业振兴。

二、丰富文化供给,提高乡村文化振兴惠民质效

不仅是三土艺术团,孙滩村的老电影收藏馆更是文化振兴的一个缩影。孙滩村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注重老电影收藏至今,投资200多万元,收藏了近3000多部老电影胶卷、400多台各种型号的放映机和电影设备,收藏数量堪称全国村级收藏馆之最。

在老电影收藏馆,一部部富有年代感的电影胶片陈列在架子上,老式放映机带动胶片吱吱的转动声,恍如时光穿梭一般回到了看露天电影的年代。每一位来到孙滩村的人无不感慨时光飞逝,光影永存。每逢村里有人家办喜事时、重要传统节日里,村里就会组织人在村文化广场搭台免费放电影,即使现在有电视、有网络,但每次放电影时依然是人头攒动,在传承中国电影文化的同时,又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生活。

三、倡树文明乡风,夯实乡村文化振兴人文根基

一是让文明乡风树起来。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着力打通服务基层群众“最后一公里”,孙滩村每年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实践站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结合三土艺术团开展文化下乡演出累计200余场。大力倡树文明新风,开展移风易俗,每年定期举办红白理事会骨干培训10余场、300余人次。结合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遗文化传承,在全镇开展花挑舞培训,吸引数百名艺术爱好者积极参与。二是让广大农民乐起来。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为农民朋友多送“文化大餐”。孙滩村三土艺术团持续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免费送戏,全年演出60余场,并逐步实现由“菜单”到群众定“菜谱”的转变,成为深受农民欢迎的“大舞台”。积极创作推出适合农民“口味”的文艺作品,非遗传承“花挑舞”、舞蹈“别来,别来”、旱船、咳子戏、民间小调等传统民间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新农村建设的生动实践。三是让文化阵地建起来。孙滩村高标准、高规格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总计四层楼占地4000多平方,一楼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办公室和志愿者服务岗位,二楼设立图书室和非遗展馆、村史馆,三楼设立老电影收藏馆,四楼设立三土艺术团演播大厅。

文化振兴既是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中五项标准之一,也是农民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幸福感的需要,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内在强大力量。孙滩村坚持依托乡土文化,不断通过乡村文化振兴,赋予乡村生活价值感、幸福感和快乐感,激发起人们对乡村生活的依恋,并为乡村振兴不懈努力、快乐奉献,让孙滩村真正实现文化振兴,真正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