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入夜,窗外朗月高照,清风徐徐。轻轻打开书柜上摆放着的折叠式的木刻《朱子家训》,再一次细细品味“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篇仅506字的明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柏庐的修身治家名篇,历经三百多年,脍炙人口,家喻户晓,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熠熠生辉、影响深远。今天读来,依然是朗朗上口,切合实际,感悟至深。

掩卷沉思,家庭,作为社会最基础的细胞,历来都是亲情维系、道德养成、价值观形成的重要载体。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在良好家风家教的影响下,成为了卓越不凡的人,为人类为国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又有多少人,却需要用余生来治愈原生家庭的不幸,甚至是身陷囹圄、妻离子散。年过半百的我,在父母都已离去的岁月里,回顾与父母亲相处的时光,常常在想,作为大山里平凡的人民教师,我的父母留给我们的,没有丰厚的物质财富,也没有刻意归纳总结和传给子孙后代的家风箴言。但他们的言行给我们的影响却深入骨髓,让我们一脉相承。那就拿起这笨拙的笔,写一写我的父母吧。

善德善行,扶倾济弱。一想到父母,我的心里便闪现了这八个字。我的父母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师范生,母亲是孤儿,父亲是佃户出身,家境贫寒,他们靠着当时师范生国家免费的好政策,得以顺利毕业。从此开始在湘西大山里辗转多个农村学校任教。从六十年代到他们退休的九十年代,基本上是我们国家发展最困难的时期,也是全民教育意识最匮乏的时期。六七十年代父母亲每月工资仅30元左右,上有爷爷奶奶要赡养,下有叔叔舅舅要资助,加之我们三兄妹出生,经济压力可想而知。但是他们从来不抱怨和退缩,总是竭尽所能去帮助学生,不知道他们翻过多少座山去家访,说服学生的文盲父母,让孩子们扔掉背篓,洗掉脚上的泥巴,重新拿起书本走进课堂,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小时候,记得我们家里总是挤满了学生,母亲给他们端饭夹菜、煮面条,我的衣服也常常拿去送给困难的学生。春花,一个孤儿,哥哥带大的苦孩子,就是母亲从大山的山坡上拉进校园的学生,母亲不断鼓励她,帮助她,还给她改名为毅勤,寓意要有顽强的毅力和勤奋的精神。后来春花考上师范,现在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也一直用的毅勤这个名字。春花不止一次对别人说:”彭老师曾老师就是我的父母。“每年山花烂漫的清明节,春花和父母亲其他的学生都会不约而同地去墓地祭奠他们最尊敬的老师。有人说,被人遗忘才是一个人离开这个世界的标志。一个人逝去后,有人在心里惦记着,说明他并没有离开。父母亲就这样永远住在我的心里,住在他们热爱的学生心里。

好学上进,知足常乐。这是父母对我们的严格要求,也是他们言传身教的一贯准则。在我们三兄妹成长的道路上,尽管条件艰苦,但是父母亲还是省吃俭用尽力给我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严格要求我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时候,父母亲为我们订购了各种儿童刊物,在学校木板房的煤油灯下,我们争相阅读《故事会》《少年文艺》《红领巾》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那一摞摞连环画伴随着我们度过了充实而丰富的童年时光。最初接触的文学故事滋润着我们幼小的心灵,至今仍然记忆犹新。八十年代,我们三兄妹先后考上中专和大学,成为父母亲同事们羡慕的家庭。父母总是说:知识改变命运从来都是真理。2019年,父亲80岁,侄子考上了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喜讯传来,父亲摩挲着母亲的照片,泪眼婆娑地给母亲汇报孙儿的学习成果,为母亲没有看到这样的高光时刻而遗憾。母亲和父亲先后于2016年、2020年去世,“三尺讲台半世教诲育桃李、 一方书桌终身耕读传子孙”,这是我写给父亲的挽联,是对父母一生最真实的总结,我想,父母传承给我们的应该就是这一方小小的书桌。父母亲分别于1992年和1998年退休,经历过我国最困难时期的这代人,享受着改革开放给他们的退休生活带来的美好变化,知足而快乐。父母总是说:”现在跟过去比,生活条件和环境都非常好了,我们要知足。“父母跟我同住的时间较长,他们总是改不掉节俭勤劳的习惯,任劳任怨地帮助我们抚育第三代。在我们浮躁迷茫的时候,他们总是对我们说,凡事不要好高骛远,踏实地做好眼前的事情,就是最好的。小哥本来是中学的物理老师,他不安于现状,想去做生意,母亲对他说:“老师的待遇比起我们那个时代,现在好了很多,家长们尊师重教,你的价值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这是多少金钱都买不到的。生活要知足,知足才能快乐,才能心安。”小哥听了母亲的话,认真思考后放弃了这个想法,安安心心当一个物理老师,后来担任多个学校的校长,做出了出色的成绩。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这归途的行囊里,满载的是父母亲给予我们最深的爱和传承给我们深入血脉的东西。我想,这就是家风。

(作者:曾素琼,系常德市国库支付中心纪检员)

来源:红网

作者:曾素琼

编辑:杨滋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749/50/12656462.html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