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5月4日电(记者骆飞)一分多钟的短视频,犹如一个微型纪录片。随着视频音画一分一秒流逝,一个个关于非遗文化的传承故事,娓娓道来。

这是旅游博主乐天在抖音平台上分享的有关非遗技艺传承的短视频。这些年,乐天的足迹可谓遍及多彩贵州,用手中的镜头记录下非遗故事,为非遗“打call”。

地处我国西南的贵州,是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有苗、侗、布依、仡佬等多个民族。贵州也是乐天的家乡,乐天本名叫龙延,是一名“90后”苗族青年。


【资料图】

大学毕业后,乐天从事与影视文化传播相关的工作,还曾到北京打拼。多年摸爬滚打,他积累了不少关于影视文化创作的经验。

3年前,他选择回到贵州,探寻新的发展“赛道”。在家“沉静”一段时间后,乐天萌生了当一名短视频达人的想法,尝试用短视频这种新的表达方式记录家乡。

“以前总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其实家乡也有诗和远方。贵州旅游文化资源丰富,能为短视频创作提供丰富素材。”他说,拍短视频也是重新认识家乡的新视角。

3年多来,乐天拍摄的170多条短视频中,既展示黔山秀水美景,也记录浓郁民族风情。这些制作精良的短视频在抖音发布后备受网友青睐,逐渐成为乐天记录贵州、推介贵州的平台。2020年,乐天获得“贵州乡村振兴旅游形象大使”称号。

走进乡村,乐天被镌刻着历史文化记忆的非遗技艺深深吸引。2022年12月,他决定用镜头聚焦非遗,讲述散落在贵州山野乡村的非遗技艺的传承故事。

在他的抖音账号里开辟的“记录100个中国非遗技艺”专栏,已经更新了6集。“讲述非遗不仅要看到绚丽夺目的文化,更要关注那些坚守的民间手工艺人。”乐天说。

在乐天看来,有时记录非遗需要与时间赛跑。今年,在贵州安顺拍摄地戏,一个老艺人的去世让乐天深感遗憾。老人名叫陈先松,是地戏传承人,乐天在2020年拍摄旅游主题短视频与他结识。当时,老人家对地戏的热爱深深地触动着他。“非遗必须要快点记录。”他略带忧伤地说。

安顺地戏从明朝流传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明朝时期,朝廷屯军于安顺,远道而来的将士们也将地戏带到了这里,其风格以讲唱为主,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戏剧艺术。

乐天和地戏传承人探访学戏的孩子们。(受访者供图)

在拍摄视频时,陈先松的孙子说,自己会像爷爷一样,努力把地戏传承好。视频播放后,有“网友”留言:爷爷一直把地戏视为骄傲,现在86岁跳不动了,但依旧热爱。

用镜头记录非遗的过程,乐天也不断地接受文化洗礼。他说,不能做非遗文化的创造者,那就当好一名传播者。

有一期关于端午节龙头雕的短视频,线索来自“网友”留言。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皇安东老人面对镜头,娴熟地雕刻龙舟的龙头,目光沉稳而坚定。期间,他还高声喊唱起赛龙舟的号子,铿锵有力。

“从事非遗的手工艺人,他们对文化的炽热情感无比纯粹。”乐天激动地说,短视频让更多的人看到了民间手工艺人的坚守,并感受到文化传承的力量。

在乐天眼里,非遗题材聚集了不少“网络流量”,同时也逐渐赢得更多“守护力量”。他最新的一期非遗视频是关于贵州侗族大歌传承人阿香的故事。

作为非遗传承人,阿香自幼受父亲的影响,对侗族大歌情有独钟。她的父亲生前一直致力于整理、传承侗族大歌。父亲去世后,原本在外务工的阿香返乡发展,并接过父亲的“接力棒”积极传承侗族大歌。

这条视频播发后获得上万人点赞,很多人留言想到阿香所在的侗寨旅游。这给了阿香很多信心。目前,他俩正谋划合作,定期推出记录侗族人生产生活的文化类短视频。

如今,乐天在拍摄非遗时更加“精雕细琢”。每次确定选题后,他和团队都要充分做好案头工作,反复打磨脚本再进行拍摄,力争更好展示非遗文化。

推荐内容